1 CO2吸收劑的種類
鈉石灰 主要成分包括80%氫氧化鈣、15%水、4%氫氧化鈉和1%氫氧化鉀。鈉石灰吸收CO2效率與其硬度呈反比。
鋇石灰 由20%的氫氧化鋇和80%的氫氧化鈣組成,有的還含部分氫氧化鉀。鋇石灰可與七氟烷發生反應并引起燃燒,致呼吸回路起火。
鈣石灰 是最新的商品化CO2吸收劑,主要由氫氧化鈣和氯化鈣組成,同時還含有兩種賦形劑硫酸鈣和聚維酮,后兩者能增加制劑硬度和孔隙度。與其他制劑相比,鈣石灰的最大優點是不含強堿性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有助于消除一氧化碳和腎毒性復合物A( compound A)生成,降低或消除呼吸回路起火的可能性。鈣石灰主要缺點是:①吸收效率差,較強堿性吸收劑吸收效率降低約50%; ②價格較昂貴。
2 什么時候必須更換鈉石灰?
8個小時更換?變硬更換?變色更換?究竟哪一個是標準?理論上100g鈉石灰吸收劑吸收CO2的最大量為26L。由于吸收劑顆粒間存在的間隙可降低吸收效率,實際上吸收劑的吸收能力僅為10-20L。而成人靜息狀態下呼出CO2的量約為200ml/min,按照一個鈉石灰罐的容量是盛裝2000g鈉石灰算,可以連續使用16.5-33.3小時。其實術中CO2的產量受諸多因素影響及新鮮氣流量的大小也對CO2吸收有很大的影響,單純依靠時間來更換實有不妥。那么變硬,變色呢?其實變硬、變色也只是在鈉石灰中加入佐劑的結果,因CO2通過鈉石灰吸收并非均勻一致,加上其化學變化,變硬、變色也不能作為臨床是否可以繼續使用的可靠依據。最可靠的依據是根據吸入氣CO2監測FiCO2濃度或臨床觀察有無CO2蓄積征象出現來決定,保證術中FiCO2濃度小于5%且無CO2蓄積征象。(CO2在正常大氣中的濃度為0.03%-0.06%,達5%時可引起呼吸短促和頭痛,濃度為10%時可引起意識模糊。吸入CO2可引起血中CO2含量急劇升高,對呼吸中樞具有明顯刺激作用,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增強,還可迅速造成血漿pH急劇下降,對腦脊液pH影響更甚,使中樞神經系統很快抑制,導致昏迷,呼吸驟停。)保守的做法是吸收劑3/4變色時即作更換,但浪費較重。
3 哪種吸收劑最好?
就產生復合物A和CO來講 :
鈣石灰 優于 鈉石灰 優于 鋇石灰
關于化合物A
七氟烷在呼吸回路中可與CO2吸收劑反應生成五種代謝產物,其中化合物A(氟甲基-2,2-二氟醚-1-丙烯醚,CA)在大鼠試驗中可導致腎臟毒性。但在人類并沒有發現腎毒性的病理學證據及肝功能的影響。
增加七氟醚分解產物的因素:
(1)溫度升高,分解產物明顯增多
(2)高濃度的七氟烷使分解產物增多
(3)CO2吸收劑的種類和化學成分:含KOH多的鋇石灰比鈉石灰產生的多
(4)低流量、全緊閉麻醉
(5)水分可以抑制七氟烷分解。
關于一氧化碳
七氟烷與鈉石灰中的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等氫氧化物發生脫鹵反應亦可生成一氧化碳。根據楊勇、元元、于泳浩《不同時長七氟烷緊閉吸入下鈣石灰與鈉石灰對COHb的影響》研究小于2小時鈉石灰與七氟烷產生COHb較少,但長時間大于8小時鈉石灰與七氟烷可產生更多COHb,影響患者術后蘇醒。
以下因素可能會増加一氧化碳的生成,并升高碳氧血紅蛋白水平:
① 所用揮發性吸人麻醉藥(相同MAC值濃度,一氧化碳產生量從大到小順序為:地氟烷≥恩氟烷>異氟烷>>氟烷=七氟烷);
② 吸收劑干燥程度(完全干燥燥的吸收劑比含水吸收劑產生更多的一氧化碳);
③ 吸收劑類型(含水量相同的條件下,鋇石灰比鈉石灰一氧化碳產生得更多);
④ 溫度(溫度越高,一氧化碳產生越多);
⑤ 麻醉藥濃度(麻醉藥濃度越高,產生的一氧化碳越多);
⑥ 低新鮮氣流量;
⑦ 每100g吸收劑所作用的動物(患者)體表面積下降。
周一上午麻醉機現象
周末鈉石灰不在正常使用中,但麻醉機氣體未關閉的情況下氣流通過鈉石灰使之干燥,與吸入麻醉藥接觸后一氧化碳的生成明顯增加,使周一上午麻醉的患者中一氧化碳中毒比較多見。
4 沒有了鈉石灰插管全身麻醉還能做嗎?
為了節約吸入麻醉藥物的使用及維持肺泡氣的溫度和濕度適宜,麻醉機多使用循環回路系統的設計,CO2吸收裝置保證了在低流量吸入麻醉時避免高碳酸血癥的發生。但當新鮮氣流量大于5L/min時重復吸入量會非常小,此時通常不需要CO2吸收罐。
總結
★ 養成麻醉前檢查、麻醉中觀察CO2吸收劑的消耗程度的習慣
★ 有條件可以監測FiCO2濃度,當FiCO2接近5%或臨床觀察有CO2蓄積征象時及時更換鈉石灰
★ 目前不建議在新鮮氣流量低于1L/min下使用七氟烷的用量達到2MAC·小時,低流量時應注意每小時定期增大流量行半關閉回路2-3min
★ 將鈉石灰噴水使其含水量約為25%可明顯減少七氟烷分解產物
★ 鈉石灰失效或無鈉石灰時可選擇靜脈麻醉并增大新鮮氣體流量使其大于5L/min